北燕,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一个极为低调的国家。它的存在可以说是短暂且微不足道,国土面积狭小,地理位置也偏处于渤海湾周围的一个小角落。
北燕的建立与变迁
公元407年,冯跋这位后燕的将军发动了一场政变,推翻了后燕的统治,替代了慕容宝的养子——高句丽人高云(慕容云)为帝,继续使用“燕”国的名号,定都龙城(今辽宁省朝阳市)。这时的北燕仍在龙城建立自己的基业。
然而,公元409年,慕容云被他手下的离班和桃仁所杀。冯跋趁机平定政变后,直接掌控了北燕政权,改都昌黎(今辽宁省义县)。此时的中国北方,北魏逐渐强盛,几乎一统北方,而北燕的存在也面临着北魏日益增强的军事压力。
冯家逃亡与北魏的接纳
到了432年,冯跋的弟弟冯弘继位为北燕的昭成帝,而冯弘则册立了后燕皇族之女慕容氏为天后。这个决定让冯弘的两个儿子,广平公冯朗和乐陵公冯邈产生了极大的不安。毕竟,冯家能够登上王位,完全是因为推翻了慕容家,如今慕容家之人掌权,冯家兄弟自然感到前景堪忧。
展开剩余78%于是,冯朗和冯邈联手逃出了龙城,寻求北魏的庇护,并且游说被废的长兄冯崇一同投降。冯家三兄弟选择投降北魏,北魏皇帝拓跋焘对此大为高兴,封冯崇为辽西王,冯朗为辽西郡公。
然而,冯家在北魏并未能完全恢复如意的生活。到了434年,在北魏军事压力下,冯弘将女儿冯昭仪送入北魏后宫。冯昭仪成为了太武帝拓跋焘的宠妃,冯家终于在北魏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。
冯家最终灭亡与冯家兄妹的命运
然而,冯家旧国终究难以逃脱命运的劫数。到了436年,冯弘携家族逃亡高句丽,却未能得到庇护,反而因触怒高句丽而全家被杀,北燕也因此彻底灭亡。
冯家兄妹们虽已远离了故国的覆灭,却仍面临着复杂的历史局势。冯邈最初投降了北魏,但因北魏与柔然的矛盾,冯邈后悔投降,直接跑到柔然去。冯朗则因卷入一桩重大案件而被拓跋焘处死。冯朗的长子冯熙逃到羌氐地区,被抚养长大;冯朗的女儿则进入北魏宫中,幸得姑姑冯昭仪照料。
冯昭仪的命运与冯家再起
冯朗的女儿冯昭仪最终嫁给了北魏文成帝拓跋濬。她在北魏皇宫中逐渐崭露头角。冯昭仪的命运与皇位继承密切相关,拓跋濬在继位后立冯昭仪为贵人,随即提升冯昭仪为皇后。然而,冯皇后虽然深得拓跋濬宠爱,却始终未能为皇帝生下继承人,直到拓跋濬将长子拓跋弘立为太子。
拓跋濬去世后,年仅16岁的冯后开始辅佐拓跋弘的即位。冯后成为太后后,帮助拓跋弘顺利登基,并辅佐他统治国家。冯太后的深厚权力,使得她在后来的政治历程中,成为了北魏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女性人物。
冯家在北魏的崛起
冯家不仅在北魏宫廷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,冯熙作为冯家的一员,也得到了北魏的重用。他历任多职,封号和权力逐步增强。冯熙的女儿们更是与北魏王族建立了联姻,成为皇室的重要成员。冯家在北魏的命运,逐渐从外部的生存困境中脱颖而出,进入了权力的巅峰。
南派冯家的迁徙与崛起
与北方冯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南方的冯家在一开始过得极为艰难。公元436年,冯弘的第五子冯业带领300人投奔了南方的刘宋。因为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,他们的船只被风浪吹到了远离刘宋政权的广东新会地区。
尽管岭南地区在当时较为荒芜,冯业凭借其汉族人的文化优势,逐渐扎根并开创了冯家在南方的基业。他被封为怀化侯,并成为了当地的刺史。冯业的后代开始在岭南一带繁衍生息,最终与当地的原住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。冯家在南方逐渐壮大,特别是在冯业的曾孙冯宝与当地俚人大首领冼氏的联姻后,冯家的地位愈发显赫。
冼夫人不仅是岭南地区的文化和政治支柱,她还被隋文帝杨坚封为谯国夫人,享受七朝君王的敕封。冯宝的后代在隋、唐两朝继续发扬光大。冯盎作为唐朝的高官,帮助冯家稳固了在岭南的统治地位。
冯家与唐朝的关系与变迁
尽管冯家在唐朝初期达到了政治顶峰,但最终冯家却在武则天执政时遭遇重大打击。冯家的一位成员冯君衡因冤被杀,冯家失去了大部分家产。而冯君衡的第三子冯元一,则因冤屈被阉割,最终成为唐朝名宦高力士。这一变故使得冯家在唐朝的权力逐渐减弱。
冯力士在唐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,成为了唐玄宗的重要宰相,享誉历史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胜配资-配资公司网站-实盘配资查询-实盘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