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她曾是华尔街最年轻的明星创始人,28岁坐拥5000万美元身家,如今却沦为阶下囚。”当法官宣判查理·贾维斯(Charlie Javice)因诈骗摩根大通被判七年监禁时,这场震惊创投圈的“天才少女”造假案终于落下帷幕。但这场闹剧远比好莱坞剧本更荒诞——一个虚构的420万用户数据库,竟让全球顶级投行栽了跟头,而幕后操盘手,竟是位常青藤毕业的“硅谷白富美”。
一、从“天选之女”到诈骗犯:一场精心设计的局中局
2016年,23岁的贾维斯站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毕业典礼上,手中握着金融学位,脑中却盘算着一个更大的野心:创建一个能颠覆学生贷款市场的AI平台。她给这个项目取名“Frank”,号称要用人工智能简化繁琐的助学金申请流程,解决美国大学生的“痛点”。
“当时我觉得自己像个救世主。”贾维斯后来在法庭上回忆,“学生们为了填表格熬夜掉头发,而Frank能让他们5分钟搞定。”这个愿景迅速吸引了风投的目光——Ground Up等机构砸下1600万美元,26岁的她登上《福布斯》“30 Under 30”榜单,成为硅谷最炙手可热的创业新星。
展开剩余79%但表面的光鲜下,裂缝早已悄然蔓延。2020年,美国教育部指控Frank误导用户,称其并非政府合作机构;前员工爆料公司实际未注册、未发放贷款;更有投资人发现,贾维斯早在首个创业项目PoverUp时就谎称拥有“数千学生用户”——而这个项目,最终连一笔贷款都没发出去。
“那些迂腐的人不会明白的。”当员工质疑数据造假时,贾维斯轻描淡写地回应,“这就是创业的方式,Fake it till you make it(假装成功,直到真正成功)。”这句硅谷创业圈的“至理名言”,成了她后来一切行为的注脚。
二、1.8万美元买来的“420万用户”:摩根大通的“致命疏忽”
2021年,贾维斯决定“套现离场”。此时,摩根大通正计划扩展学生贷款业务,Frank的“420万用户”数据库成了他们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
“我们想要Z世代的入口。”摩根大通高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,“这些年轻人未来会成为我们的终身客户。”但问题在于:Frank的真实用户不足30万。
为了把公司卖出高价,贾维斯开启了一场“数据魔术”:她先花1.8万美元找外部专家伪造用户清单,又砸10.5万美元从咨询公司买了450万条学生数据,两份数据一合并,一份“420万用户”的完美报告诞生了。
“这简直是小学生级别的造假。”庭审中,检察官举着两份数据对比图冷笑,“一份是随机生成的邮箱,一份是真实学生信息,贾维斯居然以为摩根大通不会交叉验证?”
但摩根大通确实“中招”了。2021年8月,双方以1.75亿美元(约12亿人民币)成交,贾维斯个人套现2100万美元,还签下三年2000万美元的留任奖金。她甚至在领英上发文:“28岁,我做了一件与成长经历背道而驰的事——但值得。”
三、40万封邮件揭穿骗局:摩根大通的“社死现场”
2022年,摩根大通满怀期待地向Frank的“420万用户”发送推广邮件,结果却成了金融圈的“大型社死现场”:
40万封邮件,仅28%成功送达;
打开邮件的仅2000人;
点击银行优惠的寥寥无几;
最终转化成新用户的:10人;
更离谱的是,这10人没有一个是在校学生。
“我们花了12亿,买了10个非学生用户?”摩根大通CEO杰米·戴蒙(Jamie Dimon)后来在内部会议上拍桌子,“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!”
调查迅速展开,真相如同一记耳光:Frank的实际用户不足30万,且大部分是低活跃度的“僵尸账号”。摩根大通愤而解雇贾维斯并提起诉讼,这场持续两年的法律战,最终以贾维斯被判七年监禁告终。
“这是我一生都将后悔的决定。”庭审中,贾维斯落泪忏悔。但法官并不买账:“你从23岁就开始造假,现在说后悔?太晚了。”
四、创投圈的“照妖镜”:当“Fake it till you make it”变成犯罪
贾维斯的结局,让人想起另一个硅谷“天才骗子”——Theranos创始人伊丽莎白·霍姆斯。这位斯坦福辍学生曾以“滴血验癌”技术融资9亿美元,最终却因篡改数据、偷换设备被判11年监禁。两人有着惊人的相似:名校背景、年轻女性、硅谷宠儿、靠虚构数据骗取投资。
“她们像两面镜子,照出了创投圈的疯狂。”风险投资人李明(化名)感叹,“这些年,我们听过太多‘一顿饭拿下投资’的故事,见过太多‘风口上的猪’。估值越高,尽调越草率,因为大家都怕错过下一个科技革命。”
摩根大通的案例就是典型。辩护律师在庭审中暗示:“作为一家市值近万亿美元的银行,他们本应具备更高的识别能力,但为了抢在其他银行前收购Frank,他们忽视了最基本的尽调。”法官更是直言不讳:“摩根大通自己也有很多责任,他们的尽调愚蠢得可笑。”
五、泡沫破灭后:创投圈该学会的“敬畏心”
1.75亿美元的损失对摩根大通来说或许不算伤筋动骨,但“伤害性不大,侮辱性极强”。这场闹剧为创投圈敲响了三记警钟:
尽调不是走过场:摩根大通的教训证明,再大的机构也可能被“小学生级造假”蒙蔽。投资人需要的是“火眼金睛”,而不是“抢项目”的焦虑。
估值≠护城河:贾维斯的Frank、霍姆斯的Theranos,都曾是估值数十亿美元的“独角兽”,最终却成了泡沫。市场不会为谎言买单,技术更不会。
“Fake it till you make it”的边界:创业需要勇气,但造假不是勇气,是犯罪。当“假装成功”变成“伪造数据”,等待你的只有法律制裁。
“还是那个朴素的道理——保持敬畏。”李明说,“对市场敬畏,对技术敬畏,对法律敬畏。否则,再耀眼的光环,也遮不住内心的贪婪。”
如今,贾维斯在狱中开始写忏悔录,摩根大通则加强了尽调流程。而创投圈,依然在寻找下一个“独角兽”——只是这一次,大家或许会多问一句:“你的数据,是真的吗?”
发布于:山东省融胜配资-配资公司网站-实盘配资查询-实盘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