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刷微博,突然看到“南派三叔十年复仇之作”的热搜,心里猛地一惊。大家都知道,今年是小哥张起灵与吴邪的“十年之约”,这个时刻对粉丝们来说像节日一样重要,然而“复仇”两个字让我不禁有些困惑。
点进去一看才明白,原来是《盗墓笔记》又有新剧发布,名叫《吴邪私家笔记》。南派三叔也发出了狠话:“十年已过,有许多话、许多事实,我可以说了,真的有很多人可以骂。”这番话的意思显而易见,他显然对十年前那版《盗墓笔记》不满意,认为当时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,想通过这部新剧来“拨乱反正”。
作为最早追《盗墓笔记》的读者,我第一时间就去观看了这部剧,结果只能感叹,曾经的感觉真的是再也找不回来了。盗墓故事变得越来越像“走近科学”,所谓的复仇拳头,也变得软弱无力,剩下的只有一地的伤感。
展开剩余85%《吴邪私家笔记》改编自《盗墓笔记》第一部“七星鲁王宫”和第二部“西沙海底墓”。乍一看,节奏似乎跟原著差不多。开头就讲到,百年前吴邪的爷爷吴老狗曾跟随几位大人去镖子岭掘墓,一铲下去挖出一具血尸。几个大人决定下去查看,结果全部失踪,只有吴老狗带着一卷盗出的帛书逃了出来。
几十年后,吴老狗已经年老,吴邪也成了一个经营古董店的小老板,生活相当悠闲。直到有一个名叫大金牙的人找上门,拿出了与吴老狗当年带回的帛书相同的战国帛书。吴邪立刻联系了吴三省,两人一看,这帛书其实是一张地图。
之后,吴邪、吴三省,潘子、大奎,以及神秘的年轻人张起灵组成的小队,开始按地图的指引去探险。一路上,他们遇到了尸蹩的攻击,还看到了女尸鬼影,最终也在地下挖出了血,故事由此展开。
原本我以为这部剧忠实于原著,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,才发现,只有像我这种熟悉原著的人才能明白这是盗墓故事。若是没读过书的观众,很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寻人剧。剧中吴邪家族的设定也大改,原本的“盗墓世家”变成了“探险爱好者”。连吴三省带吴邪去探险的理由也发生了变化,从“家族几百年都在地下做生意”变成了“我也不希望吴家唯一的继承人没体验过探险”。
我理解现今影视作品要追求和谐,但这些改动显得过于刻意,尤其是细节上的调整令人无奈。原著中一行人发现导游不对劲,是因为闻到导游身上狗的尸臭,三叔还提到这些人靠吃尸体来掩盖气味,以便躲避鬼魂,而推测目的地是尸洞。然而剧中却将尸臭换成了蝙蝠粪便,还加上了解释,称“吃蝙蝠粪便的人扛不住白天的热气,需要等到晚上才能行动”,连目的地也变成了“湿洞”。尸蹩被替换成了“虱蹩”,而一段让人惊悚的“百人头”剧情也被改成了“百个龟壳”。
更有意思的是,一段剧情中,几人进盗洞时遭遇危险,气氛紧张到极点。就在这时,潘子突然让吴邪看张起灵的手指,说:“这种手,是中国古武术的双指探洞。”我当时很疑惑,难道中国古武术能应对灵异事件吗?回去翻阅原著才发现,这所谓的“双指探洞”是发丘中郎将的绝技,是为盗墓者提供的生死一线之招。这么一改,原著的味道全无,遇到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,剧中总是用“走近科学”的手法来解释清楚。连女鬼“傀”都成了黑心导游布置的假人机关,实在让人哭笑不得。
这些“忌讳”和灵异情节的改动,虽然我能理解,但更多的是因为审查的原因,创作者无奈之举。不过剧中的许多地方,尤其是台词和演员口型不匹配的现象,实在让人感觉不像是粗心的后期制作。细想之后,我猜测剧组可能最初按原著拍摄,但拍完后未能通过审查,只得硬性改动台词,并添加大量科学解释,强行营造出“这个世界没有灵异现象”的效果。但有些改动,显然是创作者自己“阉割”了内容。
本应围绕“七星鲁王宫”展开的主线剧情,原本是一行人进古墓寻找鲁殇王的秘密,途中与尸蹩、粽子斗智斗勇,最后还与另一个盗墓贼王胖子一同炸墓逃生。可剧中却把“墓”改成了“窑”,称鲁殇王用窑洞做伪装。这样一改,逻辑上就出现了漏洞:明明说是废弃窑洞,结果张起灵却跪下念起了咒语。原著中这是张起灵与粽子进行灵异对话,而在剧中,吴三省却给出解释,说这只是捕虫人的习俗。要知道,原著中张起灵的血能克制虫子,根本不需要这种测试。这段剧情让我满脑问号。
鲁殇王的传说也被剧中改得支离破碎。剧中说,鲁殇王曾拥有一枚癸玺,可以让士兵变强,而鲁殇王假死后被放置在神鼎山等待复生,但这些设定与后来的灵异情节并没有任何联系。原著中,癸玺是“鬼玺”,而鲁殇王召唤的是阴兵,假死是为了带阴兵去地府平叛,而这一切本来是一个唯物主义的解释。可剧中的改动,混乱不堪。
原著始终围绕“永生”的主题,古人追求永生的神奇故事和场景原本是盗墓文化的核心,但现在这些元素都被去除,即使剧本在表面上与原著相似,也失去了灵魂。
最终,这部剧的最大问题不在演员的演技,而是在于逻辑的混乱。为了避免灵异元素,创作者对原著进行了大量删减和修改,最终让剧情成了四不像。回想十年前的《盗墓笔记》,尽管同样面临改编,但至少还能提到“盗墓”二字,尸洞、尸蹩、发丘中郎将等名词也得以保留。那时的剧集,至少还保持了一些原著的精神,而现在,这些剧根本无法拍出来。
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,或许就是2023年出台的“严格控制鉴宝、盗墓等题材影视作品”的政策。从那时起,这类题材的原著还原越来越困难。例如,《南海归墟》中的“打标血船”设定,在剧中改成了纸糊船,恐怖氛围瞬间降低了不少。甚至《鬼吹灯》系列,从2020年开始每年发布一部新剧,但最终的终章《巫峡棺山》迟迟未动,直到最近才传出消息,但片名已经更改为《巫峡观山》,上映时间被推迟到2027年。
然而我并不是说没有限制就能拍好作品。十年前的《盗墓笔记》豆瓣评分仅有5.6,《南海归墟》前两部《鬼吹灯》系列也仅勉强及格。剧本不好,再没有限制也毫无意义。问题在于,现在连“墓穴”这种词都受限,南派三叔想通过新剧“复仇”,从根本上来看已经不现实。说白了,就是自欺欺人。
随着更多盗墓题材剧集的发布,如陈伟霆、曾舜晞主演的《老九门2》、
发布于:福建省融胜配资-配资公司网站-实盘配资查询-实盘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